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

陽光.氣韻與愛-高惠芬水彩創作展



開幕茶會2010.06.11.星期五.上午10點

展覽期間2010.06.11-08.11

歡迎大家來巴登咖啡雲林總店
欣賞高惠芬老師的畫作

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

巴登咖啡.天母店-營養早餐新上市


早餐是一天的活力來源.
提醒您上課、上班之前記得來一份營養又豐富的早餐喔!

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

陳信華-桂林山水如詩畫.攝影展

平時我喜愛文學及多種藝術,尤其是音樂,為想更深入藝術殿堂,我對美的形式、美的原則下了不少功夫去研究,並把單純、完整、漸層、對比、虛實、對稱、比例...等,融入攝影的構圖之中。

關於陳信華
出生於1945年雲林縣古坑鄉,就讀東和國小、台中私立衛道中學、高中、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〈非音樂科班〉今年六十五歲,原本任教於斗六家商,九年前退休,國中時喜歡看武俠小說,受到「無名簫」、「神簫劍客」等書的影響,開始學吹簫,後來進入文化大學就讀經濟系時加入國樂社,更進一步學習南胡、古箏等樂器。

1966年就讀文化大學時加入剛成立之華岡國樂社,除指導新生笛簫外,因二胡手極缺,再自學二胡,並於大三時加入古箏組學習古箏,啟蒙老師為解席曼學長〈研究生〉,他也是國樂社裡的吹笙手。任教國中時,因參加國樂教師研習營,而有進修的機會,感恩劉維哲老師、好友彭光甫、陳國興的左右手箏藝啟發,並個別向陳功雄教授上了二個小時的作曲課,在學生們的肯定下,尤其是項斯華古箏大師在電視訪談的那幾句話「臺灣習箏風氣雖盛,但少了自己臺灣本土特質的箏曲。」因此便開始建立自己的箏藝風格,為臺灣箏壇盡點心力,似乎也變成自己這一生的一項使命,幾十年下來編曲逾千,作曲量逾二百,已輯成的古箏教本有三本、南胡教本有三本、古辭新曲有一本、未整理曲譜有三本。

人生的境界要不斷的去拓展,提升個人品質品味,豐富個人氣質內涵,追求更多無形的心靈財富,進而獲取能在困境中生存的力量,不斷超越、完善自我,直朝理想、完美的人生邁進對攝影我所追求的,不過就是一般人所謂的「意境」攝影作品有如一幅畫作,達成心中所追求的目標,完成理想所帶來的那份喜悅,於願足矣!

誠懇的祈請所有來觀賞的先進、專業、方家們不吝指正,以便小弟能在攝影旅途上更加進步。

展 出 時 間:99年04/15〜06/15 AM 7:30〜PM 21:00展出地點: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大愛樓3樓(臺灣咖啡大林慈濟店)

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

玄米咖啡-新上市

玄米咖啡是營養豐富的養生飲品,咖啡因極低,濃濃的玄米香卻隱藏著淡淡咖啡香,極具復古風味。
玄米咖啡非常適合在早晨的時候來一杯,一杯150cc喝下之後非常有飽足感,假如想品嚐不同風味,也可以在玄米咖啡中加入麥片或牛奶,讓您一天充滿精神與活力。
玄米咖啡正式推出小包裝囉,歡迎來電洽詢05-5264905或是到各門市品嚐,目前玄米咖啡正在試賣期間,所以只有單包散裝。
試賣期間原價一包30元,現在特價一包20元,內容物27公克(不包含包裝)

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

民國99台灣久久-百年濃醇 人文咖啡飄香

中國時報 / (採訪/許素惠、黃麗如、何榮幸,整理/何榮幸) 2010/01/26
「我們家在八十年前就開始喝咖啡囉!」在金門經營高梁紅古厝民宿的梁雲
卿說,當年許多金門人下南洋工作,帶回來一包包的咖啡,八十年前的咖啡
被當作機能飲料與補品,「老一輩金門人將咖啡磨粉後就倒入水中直接煮,
喝時加糖不加奶,喝完杯底都有一層咖啡渣」。

光緒時代 台灣就種咖啡台灣咖啡濫觴於清光緒年間,日治時期大規模栽種。
雲林縣古坑鄉荷苞山,早年即有咖啡山之名,種咖啡是張萊恩已傳承四代的祖
業。「小時候只要水變黑,聞到味道,就覺得是奢侈的享受」,咖啡是招待貴
賓的極品,也是張萊恩最難忘的童年味道。但本土咖啡後來被外國咖啡壓得抬
不起頭,廿五年前他決心再創咖啡山盛名,「巴登咖啡」品牌歷經「八年抗戰
」,終於擺脫慘澹經營,讓本土咖啡重登飲品主流地位。

古坑巴登 也有歐洲味道前副總統李元簇下鄉視察,「巴登」勾觸起他留學德
國回憶,以為張萊恩曾到過德國巴登小鎮,誇讚巴登的台灣咖啡「果然很有巴
登味」,從此成了主顧。前第一夫人曾文惠是台北天母店常客、刑事鑑識專家
李昌鈺回台也一定會喝上幾杯。「前體委會主委張豐緒從不喝咖啡,一喝就上
癮。還有前軍訓處長宋文巡視各縣市,必問這裡有沒有巴登咖啡?」從衰微到
興盛,張萊恩延續了台灣咖啡的命脈,讓中產階級也開始喝起本土咖啡。原味
的堅持外,最近還把古早的米麩融入咖啡,稱為「玄米咖啡」。他強調,這是
「新的古早味」,「經典是有溫度的,這種溫度來自於人的情感」,這種溫度
也是機械大量煮製所望塵莫及的。

人文薈粹 形成重要地標喝咖啡從提神飲料變成風雅象徵,人文咖啡館扮演了
重要角色,其中更瀰漫濃濃的文人墨客味道。

早期大稻埕「波麗路」、武昌街「明星咖啡館」都曾經引領風騷,詩人周夢
蝶在明星樓下擺攤,白先勇、尉天聰、黃春明、陳映真、林懷民、管管、隱
地等作家出入明星的文學沙龍盛況,已成為一則咖啡與文學激盪的傳奇。

九○年代個性咖啡館崛起,中產階級與文藝青年想要在城市裡覓得歐洲人文
咖啡氣息,一九九三年在台大附近溫州街開張的「挪威森林」遂成為重要地
標。挪威森林老闆余永寬說:「當時張耀出了歐洲咖啡館攝影書很受歡迎,
挪威森林的氣氛剛好讓人有歐洲人文咖啡館的投射。」當時正是台灣小劇場
生命力旺盛的年代,劇場界、作家常出入挪威森林,在此大談理想或振筆疾
書,作家舒國治就常晃盪到吧台旁,導演戴立忍在這裡思索劇本,各大報副
刊主任在此高談論闊,咖啡館的場景則被寫進紀大偉的小說中。

稿紙褪色 咖啡依舊飄香挪威森林在二○○九年畫下終點,余永寬戲稱「被太
多的藝文八卦與複雜的男女關係所拖垮,無法再負荷眾人的祕密」。近年因
為網際網路發達、作家創作方式改變,咖啡館的人文味也起了變化。當人文
咖啡館成了網咖,最後幾年咖啡館的場景變成:念書、上網、鬼混和很想早
早關門的老闆。 對於人文咖啡館的結束,余永寬一點也不眷戀,他說:「我
們只是時代的產物啊!現在的人文空間與討論或許是在網路中、在facebook
裡。」那個還在用稿紙寫作的咖啡年代,早已一去不回頭;但中產階級走進
咖啡館享受氣氛的風潮,卻仍方興未艾。風潮,卻仍方興未艾。